【作者】韓青梅康振生黃麗麗蔣選利
【機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技術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技術中心,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生物技術中心 陜西楊凌712100,陜西楊凌712100,陜西楊凌712100
【摘要】本文采用電子顯微鏡和免疫細胞化學技術研究了三唑類殺菌劑戊唑醇 (Tebuconazole) 對小麥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菌絲的形態(tài)結構、細胞壁成份和毒素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戊唑醇不但強烈抑制了培養(yǎng)基上菌絲的生長,而且可引起菌絲形態(tài)和結構的明顯畸形。電鏡觀察發(fā)現(xiàn),藥劑處理后菌絲呈現(xiàn)不規(guī)則的腫脹、過度分枝;菌絲細胞壁不規(guī)則加厚,尤其是菌絲頂端部位加厚明顯;菌絲形成的不完整隔膜增多,且隔膜壁不規(guī)則增厚;菌絲細胞內液泡增加、脂肪粒累積,細胞器排列紊亂,原生質最終壞死。有時在壞死菌絲內可發(fā)現(xiàn)新的子菌絲,但子菌絲細胞壁不規(guī)則加厚、細胞質壞死、也呈不正常狀態(tài),并可再度形成新的菌絲。免疫細胞化學標記表明,藥劑處理后菌絲細胞中毒素的標記密度明顯低于對照菌絲,表明毒素的產生受到了抑制;而菌絲細胞壁的主要成份幾丁質和-1,3-葡聚糖的標記密度明顯高于對照處理,表明藥劑處理可引起菌絲細胞壁中幾丁質和-1,3-葡聚糖的過度累積。
【基金】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30125031); 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03158); 高校博士點基金項目(2000071207); 國家“十五”攻關項目資助;
【關鍵詞】超微結構; 免疫標記;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 幾丁質; -1; 3-葡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