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說明:世博會期間,巴士威在中國館前留影。
- 圖片說明:巴士威在實驗室指導研究生。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國際科技合作獎得主—— 約翰·巴士威讓“中國蘑菇”香飄世界
要讓一個外國人知道中國國家科技獎代表的水平是很難的,因為你不能用梁思成、陳景潤這些我們熟悉的名字給這個獎項劃一個高度,也很難用語言直接告訴他們這個獎代表中國國家層面的科技最高水平。所以,直到去北京領獎前,約翰·巴士威(JohnA·Buswell,下稱巴士威)還不明白自己得了一個究竟有多高程度的獎,然而當他從國務委員劉延東手里接過獎杯,并和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一一握手時,這個“中國通”明白了這個科技獎項的份量。
2月14日,上海市農(nóng)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巴士威獲2011年度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和他共同獲得此項殊榮的共有8名外國友人,其中3人來自上海,這個數(shù)字遠遠超過了往年。在此之前,巴士威還先后獲得過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上海市國際科技合作獎和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這些獎勵和他擁有的《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一樣,彰顯著這個頭發(fā)花白的70歲老人,對上海這座城市所作的貢獻。
拿到獎杯后,巴士威感到十分不安,因為他覺得獎杯承載著的榮譽,應該屬于上海農(nóng)科院食用菌所的所有人員,他立刻向食用菌所所長張勁松提議,陳列室中獎杯下方應該多寫一行說明,把做過貢獻的同事名字寫上去,因為巴士威知道,如果沒有同事們的支持,他和這座城市、這份事業(yè)很難產(chǎn)生關聯(lián)。
Buswell,他的名字直譯成中文是“好巴士”。正如他的名字一樣,這位老人是帶著中國食用菌研究駛向世界的好巴士。
細菌學者改行研究食用菌
一位成功人士取得某些成就的原因,總是離不開童年時期的經(jīng)歷,巴士威也不能免俗。
1942年,巴士威出生于英國萊斯特,當他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每個周六早上,父親都會帶著他去郊外采蘑菇。父親教會他分辨可食用蘑菇的方法:無毒蘑菇一般顏色不鮮艷,菇蓋較平,傘面光滑。實際操作起來也很簡單,因為英國人基本上就吃一種蘑菇——雙孢菇,又叫白蘑菇,所以只要看著“眼熟”,就能采摘。
如果巴士威和父親運氣不錯,那么星期天早上他們就能吃上美味的蘑菇沙拉。巴士威說,白蘑菇在英國市場上售價不菲,所以在他童年時期許多家庭都有采蘑菇的習慣,但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家庭這么做了,因為隨著城市化的發(fā)展,能采到蘑菇的地方越來越少了。
在品嘗了白蘑菇的美味之后,巴士威就對這種可愛的生物感興趣了,但是這個“采蘑菇的小男孩”并沒有直接走上研究食用菌的道路,而是在1966年獲得了英國伯明翰大學細菌學學士學位,并在之后來到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從事細菌學博士后研究。
在國外,食用菌教學歸于微生物專業(yè),在整個大學生物學教育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基本不單獨頒發(fā)學位,這和我國的許多高校設有食用菌專業(yè)很不相同。在美國期間,巴士威主要做教育工作,他一直在尋找一個能給他更多科研機會的地方。
1988年,全球應用微生物學會年會在香港舉行,巴士威想?yún)⒓印0凑諊H慣例,他需要獲得某個團體或者個人的資助,從而獲得去香港的機票,然而這一次巴士威沒能找到這塊“敲門磚”,缺席香港會議也由此成了他的遺憾。不過機會又來了,2年后巴士威在《自然》雜志上看到了香港中文大學招聘生物系講師的廣告,他立刻提交了申請。然而上一次的失敗讓報了名的巴士威惴惴不安,他擔心不會講中文會影響到自己的求職,而香港中文大學提供的科研條件如此優(yōu)越,令已經(jīng)46歲的巴士威實在不想再錯過這次機會。
彼時香港中文大學的生物系主任是被譽為“食藥用菌之父”的張樹庭。在系主任的帶領下,整個生物系除了部分人研究海洋,其他人都在研究食藥用菌。張樹庭接到巴士威的求職傳真后,立即回了一份傳真,主要是確定電話面試時間。他在傳真中特別強調(diào),不希望由于香港和美國的時差打擾到巴士威先生休息,這份難得的體貼令巴士威備感溫馨。于是在某個陽光燦爛的下午,電話兩頭交談甚歡,一切毫無懸念。兩個月后,巴士威和他的家人,遠渡重洋,來到香港。
在張樹庭教授的帶領下,巴士威第一次見識了中國所擁有的諸多食藥用菌種類,也正是這個轉折點,激發(fā)了彼時年近半百的巴士威對食用菌類的熱愛,自此一發(fā)而不可收。他笑言,如果上天再給他一次選擇的機會,他仍舊會做出同樣的選擇,為菌類研究奉獻此生。
世界性大會廣邀遠方賓朋
盡管中國人吃菇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真正重視和研究還是2000年以后的事。在當今這個信息時代,酒香也要勤吆喝,于是,辦一屆世界性的食藥用菌大會,讓國際主流食用菌研究界了解中國,成了當時該領域研究者的共同愿望。
張樹庭找到了上海農(nóng)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副所長譚琪,他開門見山地說:“你們研究所吸引了很多國際上研究食用菌的高手,能不能由你們牽頭,在大陸開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食用菌會議?”
當時張樹庭和譚琪的目標盯住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產(chǎn)品大會,這是由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和產(chǎn)品學會主辦的一個涉及國際食藥用菌研究和市場貿(mào)易的國際性大會,每3年召開一次。首屆會議就是由張樹庭發(fā)起,于1993年在香港召開的。其后在美國、澳大利亞、墨西哥等地都舉行過。
慎重考慮后,譚琪接受了張樹庭的建議,但是開一場國際會議談何容易,上海急需有一個深諳國際會議“游戲規(guī)則”的人來“領路”,張樹庭向譚琪推薦了巴士威。這時,巴士威的另一個身份是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產(chǎn)品學會秘書長,這個身份為上海最終獲得第五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產(chǎn)品大會申辦權添加了不小的砝碼。
2000年,上海食用菌研究所向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產(chǎn)品學會提出申辦請求,巴士威的“活動”也開始了,向各個會員解釋及推薦就成了他的“份內(nèi)活”;只要是用英文書寫的通知、信件,統(tǒng)統(tǒng)都經(jīng)過他的手,只有他修改過幾次才敢放心讓人寄出;甚至整個大會的顏色基調(diào)都是由他反復斟酌后決定的。
從2000年張樹庭問譚琪“辦不辦”,到2005年第五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產(chǎn)品大會在上海召開,整整5年時間中,巴士威和上海食用菌研究所都在為此忙碌。盡管籌辦工作已經(jīng)面面俱到,可開會時還是出了一點小意外,有一個分會場的主持人找不到了。
心急如焚的巴士威幾乎把整個場地給找遍了,眼看開會時間逐漸臨近,他干脆說:“我來”。巴士威搖身一變成了主持人。在會議召開的3天時間中,巴士威一直充當這樣的“救火隊員”,后來真正的主持人終于出現(xiàn)了,原來他把時間弄錯了。巴士威又不露聲色的把舞臺還給他。
第五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及產(chǎn)品大會共有400多名中外科學家參加,其中外國學者250名,許多人是第一次來中國。許多年后,人們提起這屆盛況空前的大會,除了記起大會細致周到的安排外,還有人會感慨:“啊,我從不知道中國菌菇研究水平這么高。”
2005年似乎成了一個分水嶺,那之后,在中國召開的食用菌領域的國際會議就越來越多了:2007年在云南楚雄召開了世界野生菌根菌大會,2009年在江蘇南通召開了藥用菌菇大會。今年將在北京召開的世界菌類大會,規(guī)模更甚于2005年。據(jù)悉很多國外頂尖科學家都將齊聚一堂,通過會議交流和實地參觀,見證今天中國食用菌研究的水平。
由國際會議做媒,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理所當然和巴士威結下了緣分。2003年巴士威在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后,順理成章地成了上海食用菌研究所的客座研究員。在香港生活了15年后,61歲的巴士威和太太來到上海定居。迎接他到來的,除了上海食用菌所的60余位同仁,還有積極促成巴士威來滬的市農(nóng)科院院長吳愛忠。
- 下一篇:浙江平湖市蘑菇種植實現(xiàn)雙贏
- 上一篇:黑龍江深加工綠色食品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