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陵川縣奪火鄉(xiāng)走近了才看到,琵琶河村是嵌在半山腰間的一個村莊。記者駛車從陵川縣城出發(fā),沿著在山嶺溝壑中開出的“村村通”水泥路,穿行36公里,用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奪火鄉(xiāng)琵琶河村。這個村由八個自然村組成,最小的一兩戶,最大的二十多戶,分布在周邊十幾里的山窩溝壕里,共有124戶464口人,600余畝耕地。
記者剛到村里,就看到了一番熱火朝天搞項目建設的場景。在一處山坡邊的圪臺上,有40多位村民正緊張有序地操作著,他們在搞一項食用菌種植項目,在塑料大棚內栽培黑木耳和香菇。只見有的將廢雜木料磨成木屑,有的制做菌棒,有的整修大棚,忙的不亦樂乎。村支書景志平介紹說,這個項目是今年啟動的省級片區(qū)扶貧開發(fā)項目,全村有60戶貧困戶每戶建一棟大棚栽培黑木耳,其他一般戶每戶建一棟小棚栽培香菇,建50個小棚,大棚占地一畝,小棚占地半畝,還有13萬根椴木栽培食用菌,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產業(yè)開發(fā)項目。每棟大棚由各級財政補助1.5萬元,每根椴木栽培補助1元。大棚的建設成本每棟約為3萬元,其中棚架的費用由財政補助,其余的占地、原料、修路、修蓄水池由村民投工,村民建一棟大棚自籌幾千元現金就差不多了。他報了這樣一筆賬:村里今年大棚和椴木栽培的總投資達264.3萬元,其中省級財政扶貧資金151萬元,市、縣配套資金8.7萬元,縣里各相關部門整合資金25萬元,村民自籌資金79.6萬元,去除人工費用,實際投入40余萬元,戶均幾千元?!?br />
那么,一棟食用菌大棚的收益又如何呢?村民宰長有算了一筆賬:一棟大棚可栽培8000個菌棒,一個菌棒的原料成本為1.8元,主要是砍柴和管理務工費,以及棉籽殼、玉米芯、農作物秸稈等原料費,共需投入15000元。而一個菌棒一年能生產1.5兩木耳,一個大棚就是1200斤,去年的市場收購價是每斤50元至60元,每個大棚的毛收入能達到六七萬元,今年的市場價還要看漲。這比我過去外出打工的收入要高好幾倍,以前全家三口人一年收入1萬元左右。一棟大棚能使用七八年,就是說我家今后每年都能穩(wěn)定地有這么多收入。宰長有在講述中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
目前,奪火鄉(xiāng)已有14個村搞起了食用菌產業(yè)。全鄉(xiāng)在今年共投入976.5萬元,新建食用菌大棚230棟、椴木栽培220萬根,在5月份全面投產。預計今年將生產23萬斤黑木耳,銷售收入1200萬元,僅此一項,全鄉(xiāng)人均增收可達2300元。鄉(xiāng)黨委書記劉文香信心十足地說:“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全市乃至全省黑木耳第一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