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喲!還有3D動畫呢”
走進一樓展區(qū)“香菇之源”,廊道里,一整套成熟的香菇人工栽培技術(shù)呈現(xiàn)在眼前。走著走著,突然可以聽見動畫的聲音,吸引了不少市民圍觀。原來這是用3D技術(shù)營造的“時空隧道”,將帶我們重回原始菇民時代。在這個時空隧道里,幻影成像技術(shù)讓吳三公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中總結(jié)發(fā)明的包括選場、做檣、砍花、驚蕈等一系列流程的香菇栽培、管理和加工方法,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眾人眼前。
“原來香菇是這樣做出來的!”前來參觀的外地嘉賓和朋友看了動畫之后,說的都是這句話。
來賓在體驗區(qū)里“翩翩起舞”
“大家來看,這個就是香菇未來生長體驗區(qū)。您在上面走動時,那一片就會長出香菇來……”聽著講解員的講解,國際蘑菇學會主席格雷格走上體驗區(qū),不禁贊嘆說:“Yes.Wonderful!”
這時,縣委書記陳景飛和國際著名菌蕈專家張樹庭正好經(jīng)過這個展區(qū),看到格雷格在體驗區(qū)上“踩”出的香菇,也一起走上前去。格雷格拉著陳書記和張樹庭先生一起“翩翩起舞”,腳下所經(jīng)之地“長”出一朵朵香菇。此情此景,引來市民朋友鼓掌叫好。
格雷格豎起了大拇指:“香菇博物館,Very good!我要把它推向全世界!”
學唱慶元歌 學說菇寮白
“媽媽,這兒還能點唱歌謠呢!”8歲的小女孩吳夢云拉著媽媽的手來到“菇民歌謠”的點唱機前,隨機點了一曲《補缸調(diào)》。純樸的歌聲響起來,點唱機的屏幕上還同時顯示了這首山歌的歌詞。聽完一曲,再點《趕山漢》、《走橋》等歌曲,小女孩愛不釋手。講解員介紹說,這里收錄了21首山歌民謠。這些歌曲反映了在香菇發(fā)展的悠揚歷史中,我縣菇農(nóng)培育香菇的甘苦。
在同一個展區(qū),75歲的老大爺吳建根在一臺點說機前學起了“菇寮白”。“這些話和慶元話很像,雖然發(fā)音相同,但意思是不一樣的。”吳大爺說,“菇寮白”說起來容易,但不知道其中意思的人往往會理解錯誤。其實,“菇寮白”是以前的菇民為了守住香菇生產(chǎn)技術(shù),確保香菇生產(chǎn)秘密不外泄,在菇山上交流的行業(yè)用語。如今說說“菇寮白”,還真能更感受到歷史上菇民們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