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永康市食用菌研究所試驗的毛芋田套種竹蓀新技術再次獲得圓滿成功,在該市前倉鎮(zhèn)塘頭一帶150多畝綠油油的毛芋田里,分別用木屑、秸稈、稻草等各種基料栽培出來的竹蓀都無一例外地密密麻麻旺長著,一排排、一簇簇竹蓀像身穿白裙的少女,在陰濕的芋田里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連日來,農(nóng)民們天天手拎竹籃,忙著采摘這具有“真菌皇后”之稱珍貴食用菌,臉上寫滿豐收的喜悅,正在采摘竹蓀的農(nóng)民陳利廣興奮地告訴記者:“我種毛芋已有5年了,單單種毛芋畝收入已有2000-3000元,覺得這樣的收入就蠻不錯了,今年在市食用菌研究所的引導下套種了3畝左右的竹蓀,沒想到芋田好像是‘孵蛋器’,每天源源不斷‘孵’出這么多‘金蛋銀蛋’來,我天天雇人來撿都撿不完,看到竹蓀這么豐收,我晚上睡覺都笑出了聲來。”而去年曾種過竹蓀的農(nóng)民吳玉龍則告訴記者:“我去年共在5畝毛芋田里套種了竹蓀,結(jié)果每畝地收竹蓀75公斤多,每公斤賣200多元,僅竹蓀一項純收入就7萬多元。依靠科技立體種田真是寸土寸金,很有奔頭。”
負責這項新技術試驗的該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長李汝芳告訴記者,他自從了解到我國各地曾在玉米、大豆等地里用竹屑套種竹蓀,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的信息后,就從去年開始,選擇40-50畝多毛芋田套種起竹蓀來,考慮到當?shù)刂裥假Y源緊缺,就大膽用闊葉樹木屑和秸稈、稻草等為基料。結(jié)果,毛芋生長未受到絲毫影響,畝均創(chuàng)收入2000-3000元,竹蓀每畝還收獲了75公斤多,去年竹蓀的市場價是每公斤200-260元,今年的售價也一路看好。因此,毛芋田套種竹蓀是一分地掰成兩分用,畝均收入一下子增加起碼上萬元。
據(jù)李汝芳介紹,毛芋田套種竹蓀這項新技術國內(nèi)尚無先例,用木屑和秸稈、稻草作基料栽培竹蓀也未見過有刊物發(fā)表,而試驗如此成功,產(chǎn)量和效益如此之高更是在國內(nèi)絕無僅有。關鍵原因是竹蓀喜陰、喜濕、好氣,玉米、大豆遮陰效果遠不如毛芋理想,而且大豆等作物過密,影響空氣流通,擠占了竹蓀生存空間。而毛芋頂部葉子像一把把綠傘擋住了陽光,下面莖部所占空間不大,給竹蓀創(chuàng)造了非常理想的生長環(huán)境,結(jié)果是毛芋越茂盛,竹蓀的長勢就越好,形成毛芋、竹蓀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據(jù)悉,竹蓀食藥兩用,全國栽培面積小,栽培技術落后,而國內(nèi)外市場需求卻與日俱增,供需矛盾大,資源緊缺,售價日益昂貴,發(fā)展竹蓀前景誘人。但是,竹蓀要求環(huán)境條件苛刻,特別是長子實體時需要大量水分,需要菌床終日保持潮濕,所以,盡管我市毛芋面積有5萬多畝,但必須是在灌溉便利的農(nóng)田里發(fā)展才能保證其豐產(chǎn)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