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武平縣東留鄉(xiāng)蘭畬村的溫先生向本報反映,該鄉(xiāng)多數農民靠種植食用菌為生,且形成一定規(guī)模,菌菇種植也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yè)。然而,今年東留鄉(xiāng)小溪、龍溪、蘭畬等六個村近百戶的菇農種植的香菇菌棒基本腐爛、霉變,幾近絕收,直接經濟損失幾百萬元。6月28日,記者就此事深入該鄉(xiāng)進行采訪。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蘭畬村一受害菇農鐘三明家中。記者看到,在鐘三明家的大廳、走廊、廚房、房間里,到處都堆滿了霉變的菌棒(如圖)。在鐘三明的帶領下,記者還來到他家的菇棚,發(fā)現這里也是黑壓壓的一片,高高壘起的菌棒大都腐爛、霉變。鐘三明告訴記者,他家種香菇十幾年了,碰到如此大面積絕收還是第一次。據了解,鐘三明家共有4畝地,兩畝種水稻,兩畝搭了菇棚種植香菇,今年他家共種植了2.5萬袋的香菇,按今年的行情,鮮香菇每公斤可賣6-8元,可收入近10萬元。“可現在這些菌棒幾乎全部壞死了,光本錢我就花去了3萬多元,現在沒有了收成,今后的生活可成了問題!”面對壞死的香菇菌棒,鐘三明與他的愛人蘭德蓮悲痛不已。
據當地村民介紹,在蘭畬村,至少有四五十戶人家種植了香菇,其中許多菇農家都發(fā)生香菇菌棒壞死的現象,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100多萬元。村民溫桂清告訴記者,他家也種植了1.6萬袋香菇,也大都壞死。“我的兩個孩子在讀書,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小學,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出售香菇,現在香菇沒了,小孩下半年的學費也就沒了著落……”談起壞死的香菇,溫桂清也十分傷心。而據記者了解,發(fā)生香菇菌棒壞死現象的在東留鄉(xiāng)并不止蘭畬村,在小溪、龍溪、大聯、蘇湖、背寨等村,也發(fā)生菇農種植的香菇大面積絕收的現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香菇如此大面積絕收呢?在蘭畬村,一些受害的菇農七嘴八舌地說,造成香菇菌棒壞死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從鄉(xiāng)集鎮(zhèn)劉某處購買的用來制作菇種的原料石膏粉或麥皮出現了問題。“很可能是石膏粉或麥皮被摻假了,因為往年購買來的石膏粉包裝袋上都有商標、廠址、廠名等,且還標有‘食用菌專用’的字樣,但今年購買的石膏粉包裝袋上卻什么都沒有。其他一些人到別的地方買的石膏粉和麥皮來制作菌棒的就沒出現如此大面積絕收現象。”
面對香菇如此大面積絕收現象,當地有關部門又采取哪些措施來減少菇農損失、維護菇農利益呢?東留鄉(xiāng)黨委書記劉演昌告訴記者,當一些菇農反映香菇菌棒發(fā)生壞死的現象后,鄉(xiāng)里積極采取了各種補救措施,盡可能減少受災菇農的損失。首先請縣食用菌站的專家實地進行調查,并將“有問題”的菌種寄給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所進行化驗檢驗,同時還請縣里專門發(fā)函請省農業(yè)廳邀請食用菌有關專家深入實地進行鑒定、指導,研究補救措施。此外,鄉(xiāng)里還專門組織召開村支部書記、主任會議,要求村干部深入菇農家,指導菇農嚴格按規(guī)定加強田管,盡可能減少損失。據了解,當天,由省農業(yè)廳邀請的食用菌專家已深入東留鄉(xiāng)受害菇農家,就香菇菌棒發(fā)生壞死問題展開調查,但造成香菇菌棒壞死的“罪魁禍首”還待進一步化驗鑒定。
當天下午,在東留鄉(xiāng)工商所,聚集了十多位來自東留不同村莊的受害菇農代表,他們殷切期盼上級有關部門能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早日查出致使香菇菌棒壞死的真正原因,切實維護他們的利益。
當天下午,記者來到蘭畬村一受害菇農鐘三明家中。記者看到,在鐘三明家的大廳、走廊、廚房、房間里,到處都堆滿了霉變的菌棒(如圖)。在鐘三明的帶領下,記者還來到他家的菇棚,發(fā)現這里也是黑壓壓的一片,高高壘起的菌棒大都腐爛、霉變。鐘三明告訴記者,他家種香菇十幾年了,碰到如此大面積絕收還是第一次。據了解,鐘三明家共有4畝地,兩畝種水稻,兩畝搭了菇棚種植香菇,今年他家共種植了2.5萬袋的香菇,按今年的行情,鮮香菇每公斤可賣6-8元,可收入近10萬元。“可現在這些菌棒幾乎全部壞死了,光本錢我就花去了3萬多元,現在沒有了收成,今后的生活可成了問題!”面對壞死的香菇菌棒,鐘三明與他的愛人蘭德蓮悲痛不已。
據當地村民介紹,在蘭畬村,至少有四五十戶人家種植了香菇,其中許多菇農家都發(fā)生香菇菌棒壞死的現象,估計直接經濟損失達100多萬元。村民溫桂清告訴記者,他家也種植了1.6萬袋香菇,也大都壞死。“我的兩個孩子在讀書,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小學,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靠出售香菇,現在香菇沒了,小孩下半年的學費也就沒了著落……”談起壞死的香菇,溫桂清也十分傷心。而據記者了解,發(fā)生香菇菌棒壞死現象的在東留鄉(xiāng)并不止蘭畬村,在小溪、龍溪、大聯、蘇湖、背寨等村,也發(fā)生菇農種植的香菇大面積絕收的現象。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香菇如此大面積絕收呢?在蘭畬村,一些受害的菇農七嘴八舌地說,造成香菇菌棒壞死的始作俑者可能就是從鄉(xiāng)集鎮(zhèn)劉某處購買的用來制作菇種的原料石膏粉或麥皮出現了問題。“很可能是石膏粉或麥皮被摻假了,因為往年購買來的石膏粉包裝袋上都有商標、廠址、廠名等,且還標有‘食用菌專用’的字樣,但今年購買的石膏粉包裝袋上卻什么都沒有。其他一些人到別的地方買的石膏粉和麥皮來制作菌棒的就沒出現如此大面積絕收現象。”
面對香菇如此大面積絕收現象,當地有關部門又采取哪些措施來減少菇農損失、維護菇農利益呢?東留鄉(xiāng)黨委書記劉演昌告訴記者,當一些菇農反映香菇菌棒發(fā)生壞死的現象后,鄉(xiāng)里積極采取了各種補救措施,盡可能減少受災菇農的損失。首先請縣食用菌站的專家實地進行調查,并將“有問題”的菌種寄給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所進行化驗檢驗,同時還請縣里專門發(fā)函請省農業(yè)廳邀請食用菌有關專家深入實地進行鑒定、指導,研究補救措施。此外,鄉(xiāng)里還專門組織召開村支部書記、主任會議,要求村干部深入菇農家,指導菇農嚴格按規(guī)定加強田管,盡可能減少損失。據了解,當天,由省農業(yè)廳邀請的食用菌專家已深入東留鄉(xiāng)受害菇農家,就香菇菌棒發(fā)生壞死問題展開調查,但造成香菇菌棒壞死的“罪魁禍首”還待進一步化驗鑒定。
當天下午,在東留鄉(xiāng)工商所,聚集了十多位來自東留不同村莊的受害菇農代表,他們殷切期盼上級有關部門能想他們之所想,急他們之所急,早日查出致使香菇菌棒壞死的真正原因,切實維護他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