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后,人們總喜歡圍坐一起吃火鍋,驅寒又熱鬧。這個時候,很多人的餐桌上都會出現(xiàn)一道菜——菌類拼盤。香菇、平菇、羊肚菌、竹蓀等,花樣繁多的菌類因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yǎng),備受大伙兒歡迎。正因如此,菌類成為備受追捧的食物,食用菌產業(yè)憑借集經濟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于一體的優(yōu)勢不斷興起。
靈芝,歷來被視為滋補強身、扶正固本的珍品,西藏野生靈芝尤其受市場歡迎,隨著需求量不斷增大,西藏野生靈芝量逐漸減少,價格呈逐年上升趨勢。為緩解市場對野生菌的龐大需求而造成的資源過度開發(fā),國家食用菌產業(yè)技術體系拉薩綜合試驗站(西藏自治區(qū)農科院蔬菜所栽培研究室食用菌課題組)致力于菌類人工馴化和培育工作,于2012年成功實現(xiàn)日光溫室人工栽培白肉靈芝(經廣東省微生物研究所鑒定)。
雖說人人都被菌類的美味折服,但不一定都知道它們到底是怎么來的。今天,我們就說說白肉靈芝到底是怎么長成的。
白肉靈芝為木腐生菌,同西藏目前主栽的平菇、香菇一樣必須經過三級菌種(母種、原種、栽培種)擴繁到栽培袋,再經3個月培育至噴粉完熟。栽培袋的原材料則以青岡木為主,林芝市就地取材于山林的廢棄段木枝丫加工成木屑。“水量的控制非常重要,一般控制在55%—60%之間。”這一步要保證白肉靈芝菌絲生長要有足夠的通透性。
配料完成后要進行裝袋,記者看到幾位工人把菌袋套在一個旋轉的機器上,不一會兒袋子里就裝滿了已經配好的料。緊接著,拿起一些外形似蠟燭的棒子插入到袋子中央,定型為接種穴;“種子需要足夠的空間呼吸。”國家食用菌產業(yè)技術體系拉薩綜合試驗站站長謝榮介紹??磥戆兹忪`芝不喜歡擁擠的空間。
插入定型棒后就是封蓋入滅菌器,這一步通過電腦控制,高溫高壓滅菌,目的是徹底殺滅與白肉靈芝競爭的有害菌群。“接著要到接種區(qū),將定型棒取出,放入原種,這一步要在百級凈化區(qū)完成,否則會影響發(fā)菌質量。”一位工作人員說。就像小孩子一樣,潔凈的環(huán)境更利于它們成長。
接下來的發(fā)菌過程(也就是菌絲培養(yǎng))則是在萬級凈化條件下才能進行的,對空氣、濕度等條件有非常嚴格的要求。“白肉靈芝產業(yè)的發(fā)展,種子質量是第一位的。白肉靈芝菌絲長滿袋后,意味著就可以出芝了,這時候要把靈芝搬到日光溫室或高拱棚(林芝市多見),脫袋覆土或像平菇栽培一樣堆垛成墻出芝,如需收孢子粉加工成高端產品利于高效吸收,在保證濕潤陰暗的環(huán)境外,還需注意覆蓋管理。”謝榮說。
白肉靈芝實體長成后需要留種,用于擴繁,簡單來說與克隆有點類似,需要科研人員在百級凈化條件下無菌操作完成這一步,這其實就是在取出定型棒后放進去的種源的由來,往復循環(huán)。“留種時,要取其菇柄和菇蓋之間的部分,米粒大小即可。”謝榮說。由此可見,白肉靈芝是無性繁殖,也就是說,一塊白肉靈芝組織既是爹又是娘,是不是很神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