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色的黃傘菇,乳白色的猴頭菇,粉紅色的玫瑰菇……昨日,踏著初冬的第一場瑞雪,記者走進“中國香菇之鄉(xiāng)”隨縣的裕國公司智能溫棚,仿佛走進一座多姿多彩的菌類王國。
研究院里出“彩菇”
“這是玫瑰菇,顏色、形狀特像玫瑰花,很漂亮;這是榆黃蘑,口感滑嫩,就是很’嬌氣’,不太好養(yǎng);這種香菇很給力,花菇率特別高……”走進裕國公司的實驗室,技術員周保云對各種“彩菇”的特點了如指掌。
“我們與多家知名院校合作,除了承擔食用菌重金屬防控、富硒香菇培育等工作,重點研發(fā)食用菌新品種。”裕國菇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雷于國向記者介紹,去年10月該公司專門組建了食用菌研究院,目前該公司已是國家級農業(yè)產業(yè)化龍頭企業(yè)。
裕國公司的食用菌研究院里,技術工程師陳世貴一邊操作器皿,一邊介紹培育母種的奧秘。以香菇為例,他們先到山林里采摘生長健壯的野生香菇,帶回實驗室清洗消毒,然后切取香菇組織的一部分,放在試管培養(yǎng)基上面,在溫度、濕度合適的環(huán)境里,就會長出鮮活的菌絲,這就是用作生產香菇菌種的母種。一年來,這家研究院試驗百余個品種,初步挑選出20個品種進行試種,在智能溫棚里種出一批食用“彩菇”。
“彩菇一出來,就受到市場歡迎。”裕國股份副總經理朱自平介紹,目前彩菇的產量很少,被本地賓館訂購一空,價格都在每斤12元以上,綜合效益是種植香菇的兩倍多。下一步,公司將研究出成熟的種植模式,再向廣大農村推廣,讓更多人分享“紅利”,享受美味。
隨縣香菇遠銷50多個國家
昨日上午,10噸干香菇在隨縣裕國公司裝車上路,奔向歐美市場。記者在隨縣經信局獲悉,今年前9個月,隨縣香菇產品銷往50多個國家,創(chuàng)匯3.5億美元。算下來,大約2.5萬噸隨縣香菇成為洋人的“桌上菜”。
裕國公司是隨縣最大的食用菌企業(yè),公司創(chuàng)始人雷于國從走村串戶收香菇做起,一步步走向國際。30年前,隨縣香菇主要是自種自食,多余的才拿到集市上賣。沿海客商發(fā)現其中商機,來隨縣購銷香菇掙大錢。“我們本地人只掙個零頭”,雷于國說,他1998年帶20斤干香菇去廣州,凈掙200元,推開山間珍品直接進城的“大門”;2000年,他和外商合資創(chuàng)辦出口公司,拿到隨州地區(qū)“香菇出口第一單”,當年創(chuàng)外匯240萬美元,改寫了隨州香菇出口需經中間商轉手的歷史。
2014年8月27日,裕國股份在“新三板”敲響開市寶鐘,成為隨州第一家登陸全國性資本市場的企業(yè),代表全國香菇行業(yè)率先在新三板掛牌。
帶動30萬人增收致富
“一年種菇蓋新房,兩年種菇娶新娘,三年種菇奔小康。”隨縣當地流傳著一段靠種植香菇發(fā)家致富的佳話。
如今,隨縣興起于香菇產業(yè)的公司有100多家,其中24家具備自營出口資質。這些企業(yè)開發(fā)出香菇絲、香菇片等幾十種產品,嚴格按照規(guī)定工序加工,通過了各種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綠色認證,海外市場越做越大。
“香菇出口以后,主要用作菜原料。”常跑東南亞市場的企業(yè)家張文英說,海外華人是香菇的主要消費群體,他們保留了吃中餐的習慣,用香菇煲湯、燉菜、炒菜,只要是華人集中的地方,都有隨縣香菇銷售。
依托廣闊的海外市場,隨縣香菇產業(yè)迅猛發(fā)展。近5年,該縣香菇出口額從4000多萬元飆升到4億美元,形成大基地生產、大市場交易、大規(guī)模加工、大批量出口的香菇產業(yè)格局,成為全國“萬噸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示范縣”、華中地區(qū)最大的香菇交易集散地和區(qū)域性菌種生產供應基地,年種植香菇1.6億袋,帶動30多萬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