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夏、夏秋之交,雨水充沛,是野外蘑菇瘋長的季節(jié),一些貪圖野鮮的人,就會采摘一些看上去能吃的蘑菇,炒炒吃了。最近,本報熱線陸續(xù)就接到了三起因誤食毒蘑菇而導(dǎo)致食物中毒的事件。
什么樣的蘑菇會放倒人呢?蘑菇中毒了怎么辦?記者昨天從省疾控中心了解到,我省已開展蘑菇毒素檢測技術(shù)研究,未來將建一個毒蘑菇的數(shù)據(jù)庫,以便發(fā)生中毒事件后,迅速開展針對性的救援,同時也向社會征集野生蘑菇的樣本。
毒蘑菇“變化無窮”
不同環(huán)境下毒性會不同
“哪些野生蘑菇無毒,這個問題很難回答。”昨天,省疾控中心理化毒理所的徐小民副主任技師說。
為了搞清楚毒蘑菇的問題,今年5月份開始,省疾控的工作人員先后赴云南及杭州周邊地區(qū),進行考察研究。
“考察研究的結(jié)果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變化無窮。”徐小民說。
徐小民給我們講了一個云南奶漿菌的例子。云南當(dāng)?shù)厥a(chǎn)野蘑菇,在蘑菇生長季,一座山上可能采集到50多種蘑菇,但是真正能吃的最多不超過10種,其中奶漿菌就是種能夠食用的野生蘑菇,因為這種蘑菇折斷后會流出奶白色的漿液,因此得名。
但并不是所有奶漿菌都能食用,據(jù)當(dāng)?shù)卮迕窠榻B,奶漿菌只有長在松樹下的才可以吃,如果長在別的樹下,很有可能就有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