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板藍根、冬蟲夏草、白酒,這些消費品不再僅僅是讓人們買回家吃喝用,它們的種植、生產、銷售,現(xiàn)在正成為一個個投資項目,出現(xiàn)在普通市民面前,像理財產品一樣吸引投資。而這些項目的募資方,卻并非銀行、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
記者了解到,僅在今年上半年,杭州就冒出了一些企業(yè),以開展項目的名義向公眾募集資金,涉及的標的物包括農產品、中藥材、新能源等。目前,已經有多個項目出現(xiàn)了無法兌付本息的狀況。
法律人士提醒,投資者在選擇這類項目時,需要關注項目募資方的資質、產品真實投向以及風險控制措施等。
冬蟲夏草投資變身理財產品
日前,杭州的金女士向記者咨詢,她在家門口收到了一份冬蟲夏草投資項目的宣傳資料,但這個項目和她以往投資的銀行理財產品不同,項目的募資方是杭州的一家貿易公司,其是否具有相關資質?
記者在金女士提供的產品宣傳資料中看到,這款冬蟲夏草實體投資產品,類似于理財產品,12個月期年化投資收益率達12.2%,投資收益逐月返還,客戶資金隨時進出,并且“承諾保本保收益”。
隨后,記者向這家公司核實時了解到,這一理財項目是與杭州一家生物科技企業(yè)合作,其產品包括蟲草粉、蟲草含片等。資金的投向是這家合作企業(yè)的冬蟲夏草產品的研發(fā)、生產、銷售等經營。
關于這一投資項目的資質問題,公司工作人員解釋,冬蟲夏草項目資金是由銀行托管。投資金額以5萬元為起點,投資到期后,客戶可以選擇兌付利息收益,或者提取蟲草實物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