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天有不測風云”,2013年夏天大風、大雨的惡劣天氣讓李文華的幾十個大棚、多半菌棒毀于一旦。面對天災帶來的巨大損失,李文華的妻子說:“老李啊,咱放棄吧,這賠進去的錢就當打水漂了,再這么搞下去咱可真承受不住了呀!”“干就要干好,哪能因為遇著點事就打退堂鼓??!”李文華是個鐵漢子,面對這毀滅性的打擊,他不服輸:總結教訓后李文華又重新投資200多萬重新建起了更加結實的焊接鐵架大棚。為解決技術難題,又高薪聘請了一位工程師級技術人員在做全程技術指導及管理。同時,對每個崗位工人進行了嚴格的培訓,確保每個生產環(huán)節(jié)萬無一失,園區(qū)從工人到管理人員建立了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實行工廠化管理。
“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就沒有干不成的事兒,今年我們又購進了60萬菌棒,自己又嘗試著培育了近30萬菌棒,現(xiàn)在長勢都很不錯。”經過半年多的學習觀察,李文華儼然成為了蘑菇種植行家。如今,他看著一個又一個大棚支架平地拔起,一筐又一筐蘑菇被搬上了大貨車,滿臉充滿自豪。
從個人種植到帶動群眾致富
“如何利用種植蘑菇帶動全村人富起來”,種植場步入正軌后,李文華又開始琢磨著帶動周邊人致富的問題。經過一番考察后,今年,他啟動了“公司+農戶”的模式,吸引周邊村民加入合作社打工和種植蘑菇。目前,他的合作社已流轉土地230多畝,建設160多個大棚,安置了近百名小套村及周邊村民就業(yè),投資額已達一千多萬元。
今年,李文華又完善建設了菌棒培育棚、蘑菇種植棚、蘑菇儲藏間,又開挖引水溝渠、修筑道路,并準備在棚間種植櫻桃、在道旁渠邊種植樹木。“通過棚間種植櫻桃、道旁渠邊種植樹木把發(fā)酵用過的菌棒再利用,把菌棒變成肥料,這樣就促進了樹的生長,櫻桃、樹苗還可以外銷,也減輕了種植蘑菇的成本,我們也要走上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的道路。”看著一天天長大的蘑菇,李文華臉上樂開了花。
“今后,我還要為社員和養(yǎng)殖戶提供產、儲、加、銷一條龍的服務,與社員和農戶簽訂了長期供銷合同,向農戶提供菌棒,統(tǒng)一提供種植技術,高價收購成品,開展蘑菇深加工和負責外銷。”目前,李文華又確定了“以合作社為中心,以蘑菇深加工為龍頭,以科學技術為后盾,進一步加強社農合作,擴大合作社的服務群體”的發(fā)展目標,“現(xiàn)在我們種植的蘑菇極受歡迎,已銷往秦皇島、北京、天津等地,等我們大棚全部達產后,我們還準備打入韓國、日本等地市場呢,到時候我們就成為了中國北方最大的集產、儲、加、銷于一體的食用菌種植基地。”談起發(fā)展前景,李文華信心滿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