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和5日,江南晚報連續(xù)報道了惠澄大道與廣石路路口附近,多戶菇農(nóng)因氣溫高姬菇瘋長出現(xiàn)銷售難而犯愁,經(jīng)本報報道后很多人前往購買。昨天,記者進一步探訪菇農(nóng)怎樣走上種植之路,對風險是否有所準備,銷售渠道到底怎樣。
【緣起】由老鄉(xiāng)傳幫帶種起姬菇
昨天下午,菇農(nóng)劉志勇住處前的地上,擺放著12筐新采出的姬菇。劉志勇的妻子刁清群忙著用小刀削除姬菇根。另一邊的三輪車上,也放了多包姬菇。這是劉志勇準備傍晚拿到附近小區(qū)去賣的。
與劉志勇鄰近的還有兩家姬菇種植戶,一戶是劉志勇的連襟鐘華清,他種植的面積比劉志勇家的還多,3個大棚里有3萬多個種包;另一戶是劉志勇的老鄉(xiāng),種的也不少。
“距離這邊不遠的秦巷也有6家四川人在種姬菇”,鐘華清說。
劉志勇指出,洛社雅西、前洲、錢橋也都有四川老鄉(xiāng)在種植姬菇。此外,還有來自蘇北、浙江的姬菇種植戶,分散在無錫各地,算起來有300多戶。由此,還產(chǎn)生了專門幫人包姬菇種包和下種的人,他們在種植戶家中輪流打工,有的人1天可掙200元。“我們都是老鄉(xiāng)帶著種起姬菇的。”劉志勇說,有點像“傳銷”,親戚帶親戚,熟人傳熟人。
刁清群解釋,她和丈夫來無錫多年,以前是在錢橋的企業(yè)里打工。打工之余,她早晚都會到種植姬菇的老鄉(xiāng)那里做零活掙點錢,主要是幫忙包姬菇種包和下種,時間一長,她學會了種植姬菇的技術(shù)。說起來,在無錫種植姬菇的四川瀘州人,技術(shù)是由一個40多歲的老鄉(xiāng)慢慢傳授來的。那個老鄉(xiāng)從19歲起在一家科研單位打工,學會了繁殖姬菇種子的技術(shù),現(xiàn)也在無錫種姬菇,早已發(fā)家致富。
昨天下午,菇農(nóng)劉志勇住處前的地上,擺放著12筐新采出的姬菇。劉志勇的妻子刁清群忙著用小刀削除姬菇根。另一邊的三輪車上,也放了多包姬菇。這是劉志勇準備傍晚拿到附近小區(qū)去賣的。
與劉志勇鄰近的還有兩家姬菇種植戶,一戶是劉志勇的連襟鐘華清,他種植的面積比劉志勇家的還多,3個大棚里有3萬多個種包;另一戶是劉志勇的老鄉(xiāng),種的也不少。
“距離這邊不遠的秦巷也有6家四川人在種姬菇”,鐘華清說。
劉志勇指出,洛社雅西、前洲、錢橋也都有四川老鄉(xiāng)在種植姬菇。此外,還有來自蘇北、浙江的姬菇種植戶,分散在無錫各地,算起來有300多戶。由此,還產(chǎn)生了專門幫人包姬菇種包和下種的人,他們在種植戶家中輪流打工,有的人1天可掙200元。“我們都是老鄉(xiāng)帶著種起姬菇的。”劉志勇說,有點像“傳銷”,親戚帶親戚,熟人傳熟人。
刁清群解釋,她和丈夫來無錫多年,以前是在錢橋的企業(yè)里打工。打工之余,她早晚都會到種植姬菇的老鄉(xiāng)那里做零活掙點錢,主要是幫忙包姬菇種包和下種,時間一長,她學會了種植姬菇的技術(shù)。說起來,在無錫種植姬菇的四川瀘州人,技術(shù)是由一個40多歲的老鄉(xiāng)慢慢傳授來的。那個老鄉(xiāng)從19歲起在一家科研單位打工,學會了繁殖姬菇種子的技術(shù),現(xiàn)也在無錫種姬菇,早已發(fā)家致富。
【坦承】投入很大是種冒險
“我們也是冒險,種姬菇是試試看。”劉志勇說。
刁清群稱,她學到了種姬菇的技術(shù),看到人家能掙錢,自己也很心動。畢竟,兩個小女兒還要上學讀書,要是靠她和丈夫打工來負擔,很吃力。2009年,她和丈夫?qū)⒋蚬しe攢的10萬元投入到了種姬菇上。“當時我老公擔心得直哭,怕10萬元投下去收不回來。”
鐘華清算了筆賬:這邊3家各租了3畝地,每畝地的年租金為1000元。1畝地搭建1個鋼管架起的大棚,1個大棚的費用為8000多元。1個姬菇種包,算上配料、菌種、人工等費用,成本在10元左右。3個大棚里,種植2萬個以上的種包,需要投入的不是一筆小費用。
“去年8月,我有一批種包沒做好失敗了,不得不重新做。”刁清群說,當時她只得再請人來幫忙包種包。請人來幫忙花費也不小,每天早上要去接人,晚上送回去,要包三餐,幫工包種是按量來計費,包1個種包的工錢為0.16元,放種包則按每小時6元來計算。她家包種包有時要請4個人,忙不過來就請6個人。為了省點人工費,忙的時候,她和丈夫干活之外,也會讓兩個小女兒跟著干活。其中,丈夫有一次忙得4天沒睡過整覺,疲憊不堪之下開三輪車時出了事故,因此損失了上萬元。春節(jié)前,她家忙得都沒有備年貨,兩個孩子也沒買新衣服。除夕夜,她一家還在大棚里下種,兩個孩子也跟著幫忙到凌晨2點多才睡覺。她一家守在這里四五年,沒回過四川老家,牽掛家中的老人,也抽不開身回去探望。
鐘華清說,以前他們都是去買老鄉(xiāng)繁殖好的菌種,一瓶菌種要8元?,F(xiàn)在為了節(jié)省開支,自己繁殖菌種,1瓶的成本為3元。
“要是種植姬菇這樣虧下去,我們還不如去打工。”刁清群說,現(xiàn)在要是到企業(yè)里打工,她丈夫每月工資可達3000多元,她去打工月工資也應(yīng)在1500元以上。
“我們也是冒險,種姬菇是試試看。”劉志勇說。
刁清群稱,她學到了種姬菇的技術(shù),看到人家能掙錢,自己也很心動。畢竟,兩個小女兒還要上學讀書,要是靠她和丈夫打工來負擔,很吃力。2009年,她和丈夫?qū)⒋蚬しe攢的10萬元投入到了種姬菇上。“當時我老公擔心得直哭,怕10萬元投下去收不回來。”
鐘華清算了筆賬:這邊3家各租了3畝地,每畝地的年租金為1000元。1畝地搭建1個鋼管架起的大棚,1個大棚的費用為8000多元。1個姬菇種包,算上配料、菌種、人工等費用,成本在10元左右。3個大棚里,種植2萬個以上的種包,需要投入的不是一筆小費用。
“去年8月,我有一批種包沒做好失敗了,不得不重新做。”刁清群說,當時她只得再請人來幫忙包種包。請人來幫忙花費也不小,每天早上要去接人,晚上送回去,要包三餐,幫工包種是按量來計費,包1個種包的工錢為0.16元,放種包則按每小時6元來計算。她家包種包有時要請4個人,忙不過來就請6個人。為了省點人工費,忙的時候,她和丈夫干活之外,也會讓兩個小女兒跟著干活。其中,丈夫有一次忙得4天沒睡過整覺,疲憊不堪之下開三輪車時出了事故,因此損失了上萬元。春節(jié)前,她家忙得都沒有備年貨,兩個孩子也沒買新衣服。除夕夜,她一家還在大棚里下種,兩個孩子也跟著幫忙到凌晨2點多才睡覺。她一家守在這里四五年,沒回過四川老家,牽掛家中的老人,也抽不開身回去探望。
鐘華清說,以前他們都是去買老鄉(xiāng)繁殖好的菌種,一瓶菌種要8元?,F(xiàn)在為了節(jié)省開支,自己繁殖菌種,1瓶的成本為3元。
“要是種植姬菇這樣虧下去,我們還不如去打工。”刁清群說,現(xiàn)在要是到企業(yè)里打工,她丈夫每月工資可達3000多元,她去打工月工資也應(yīng)在15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