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記者見到盧紅寶時,他正在菇棚里給菌棒割口子。他告訴記者,菌棒開始出菇后,就要把外面的塑料薄膜割開,不然,香菇在生長過程中會變形,到時候就不好賣了。
盧紅寶是磐安縣深澤鄉(xiāng)上橫村人,自20歲開始種菇,至今已整整28年。“20歲以前在外面打工,干過很多活,后來我想,打工就算工資高一點也是幫別人賺錢。20歲那年,上橫村有10多戶村民開始種香菇,當時我想,種香菇雖然辛苦了一點,但賺的錢都是自己的,種得好的話比打工賺錢多,而且不用在外面東奔西跑,這么一想,我就決定回家種香菇了。”這個決定,成就了盧紅寶的28年種菇史。
“種香菇是個技術活、辛苦活,要經(jīng)過配料、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發(fā)苗、出菇等過程,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很重要。20多年前,種菇采用的是傳統(tǒng)方式,整個生產(chǎn)過程全部是人工操作,很辛苦,效率卻不高。”盧紅寶說,那時候除了裝袋時要請幾個人幫忙,別的活全是他一個人做的。最辛苦的是滅菌環(huán)節(jié),把菌棒放在鐵桶里用土灶燒,放菌棒的時候要人進去放,出來時整個人就像剛從水里上來一樣,而且一個灶要連續(xù)燒三天三夜,人要日夜守著。2009年,他花3000多元買了一個小型高溫滅菌灶,只要一天一夜就能完成滅菌任務,而且不需看護。同時,他還與4戶農(nóng)戶合伙買了拌料機、裝袋機,以前三四人一天只能裝三四百袋,現(xiàn)在效率提升了10倍以上。
目前,盧紅寶在村里搭有3個菇棚,每年種3季香菇。最忙的是出菇的時候,每天早上三四點就要起來,采摘香菇后送到縣城賣,雖然辛苦,收益還是不錯的。他給記者算了筆賬,今年他生產(chǎn)了3萬多個菌棒進行種植,每個菌棒成本1.5元左右,收入可達五六元,純收入4元左右,全年純收入可達10萬多元。憑著種香菇賺的錢,他在村里造了兩次房子,一幢是1988年造的,共2間三層半,一幢是2004年造的,2間5層。
盧紅寶說,種香菇雖然辛苦,但收入要比出去打工好,如果身體沒問題,他準備再種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