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209國道旁的武宣縣桐嶺鎮(zhèn)和律村,是武宣縣有名的蘑菇村。2006年,記者曾慕名采訪該村。當時,和律村人用牛糞稻草為料種的是雙孢菇,是武宣縣食用菌種植推廣最早的一個品種。
今年的11月15日,記者再次到和律村,見到卻是另一種情形:為了種銀耳,村民韋武帝正在請人搭建2米高的弧形竹架。問他為何不種蘑菇而改種植銀耳?他告訴記者,銀耳易加工保存、市場風險低,重要的是價值高,一畝地可建三個大棚,半年可產干銀耳1000公斤,產值達6至7萬元??鄢杀?,每畝可賺2萬元。今年,他們這個合作社計劃搭建這樣的大棚200多個。
陪同記者采訪的縣農業(yè)局局長張祝昌是一個老農業(yè)。據他介紹,2007年全縣10個鄉(xiāng)鎮(zhèn)均種植食用菌,最多時年產菇2800萬公斤,產值達11000萬元。但隨后而來的低溫陰雨天氣和國際金融危機,使武宣有食用菌產業(yè)遭受巨大打擊,產品外銷受阻,菇價從每公斤4元掉到1元以下。第二年,全縣的食用菌面積銳減一半以上。2010年以后,全縣食用菌面積逐步恢復。到今年,全縣的食用菌面積有望達到560萬平方米,總產值可突破25000多萬元。
武宣食用菌產業(yè)如何10多年來不斷發(fā)展壯大?張祝昌給記者分析了其中原因。一個是多年來不斷地推廣新品種和新技術。近年來,在大力發(fā)展雙孢蘑菇的同時,武宣縣農業(yè)部門還就地取材,以桑枝為原料栽培秀珍菇、金福菇、茶樹菇、木耳,均已取得了成功。2011年,他們從福建引進銀耳,又與四川錦鵬公司合作,進行大球蓋菇的栽培和蔗地栽培金福菇的試驗示范,探討和培植武宣周年食用菌生產基地,為武宣食用菌產業(yè)的長久發(fā)展打好基礎。
與此同時,武宣縣還不斷推廣新的種植技術。他們在去年試驗示范取得成功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推廣無棚或中棚、無糞栽培蘑菇的種植技術,簡化操作,減輕勞動強度,這樣有利于大規(guī)模發(fā)展蘑菇生產。
另一個原因是以企業(yè)為龍頭,采取“公司+基地+農戶”訂單農業(yè)的生產模式來推動食用菌這一產業(yè)的發(fā)展。不論是1999年的柳州劉氏姐妹公司,還是2010年的四川綿竹錦鵬食品公司,以及福建人辦的公司和本地人辦的公司,他們或保底收購,或提供技術指導,或提供原材料,均助推了武宣食用菌產業(yè)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