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隆里古城返鄉(xiāng)農(nóng)民工合辦竹蓀基地喜獲豐收笑開顏
石福濤 攝
石福濤 攝
金秋時節(jié),貴州隆里古城東門城外50畝竹蓀基地已進入高產(chǎn)期。每當人們走進隆里古城東門城外時,一股竹蓀香味就隨風撲鼻而來,種植基地上一朵朵大而肥的竹蓀就像一把把白色的小雨傘,四五位群眾正忙于采收,個個臉上流露出一種豐收的喜悅。
竹蓀基地老板王作鵬臉上難掩豐收的喜悅,他高興地向筆者說起了他的“竹蓀經(jīng)”,十多年在外打工的他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朋友也多,通過網(wǎng)上了解到竹蓀是菌中之王,產(chǎn)品暢銷,價格高種植簡易,把當?shù)氐闹裨?、油菜稈、玉米稈變廢為寶。通過貴州安順的朋友介紹,他特意到外地專門考察學習了竹蓀栽培技術,回家創(chuàng)辦種植竹蓀基地。
今年4月,隆里古城王作鵬、姚登富等四名返鄉(xiāng)農(nóng)民一下租田50畝田發(fā)展竹蓀,還購置了10臺烘干機,7月初他的第一批竹蓀如期開摘,如今已收獲干竹蓀5000多斤,產(chǎn)品遠銷到廣西、湖南等地,王老板指著那滿地的竹蓀菌球高興的說,遺憾今年的價格行情不太理想,竹蓀蛋8.5元每斤,干竹蓀260元每斤,但他說竹蓀一直要采摘到2013年的10月份,今年還有幾千斤可收,每畝收入5萬沒問題。他現(xiàn)在又打算早準備聯(lián)系村民多租點田明年開春好大干一場。不少給王老板做工的村民紛紛表示明年也要跟著發(fā)展竹蓀,相信竹蓀很快就會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一條增收致富途徑。
王老板說:在外面打拼十多年不如我回來種一年竹蓀的收入,回來自己當老板感覺真好。圖為王作鵬在自己竹蓀基地收回滿眶竹蓀路過東門的喜悅心情。
竹蓀基地老板王作鵬臉上難掩豐收的喜悅,他高興地向筆者說起了他的“竹蓀經(jīng)”,十多年在外打工的他走南闖北,見多識廣,朋友也多,通過網(wǎng)上了解到竹蓀是菌中之王,產(chǎn)品暢銷,價格高種植簡易,把當?shù)氐闹裨?、油菜稈、玉米稈變廢為寶。通過貴州安順的朋友介紹,他特意到外地專門考察學習了竹蓀栽培技術,回家創(chuàng)辦種植竹蓀基地。
今年4月,隆里古城王作鵬、姚登富等四名返鄉(xiāng)農(nóng)民一下租田50畝田發(fā)展竹蓀,還購置了10臺烘干機,7月初他的第一批竹蓀如期開摘,如今已收獲干竹蓀5000多斤,產(chǎn)品遠銷到廣西、湖南等地,王老板指著那滿地的竹蓀菌球高興的說,遺憾今年的價格行情不太理想,竹蓀蛋8.5元每斤,干竹蓀260元每斤,但他說竹蓀一直要采摘到2013年的10月份,今年還有幾千斤可收,每畝收入5萬沒問題。他現(xiàn)在又打算早準備聯(lián)系村民多租點田明年開春好大干一場。不少給王老板做工的村民紛紛表示明年也要跟著發(fā)展竹蓀,相信竹蓀很快就會成為當?shù)剞r(nóng)民一條增收致富途徑。
王老板說:在外面打拼十多年不如我回來種一年竹蓀的收入,回來自己當老板感覺真好。圖為王作鵬在自己竹蓀基地收回滿眶竹蓀路過東門的喜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