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芝源工廠化食用菌生產基地,記者看到一棟棟白色的大棚,根據以往經驗,這些明明是水稻育秧大棚呀,蘑菇種在哪里?看到記者的疑惑,項目負責人趕緊為記者答疑解惑,原來,這個食用菌生產項目就是利用春季的水稻育秧大棚來進行生產的,這些大棚春季育秧,然后就被二次利用種植菌類。這樣不僅節(jié)約成本,大棚內的環(huán)境也十分有利于蘑菇的生長。
進入大棚,一個個白色的菌袋整齊擺放成半人高的小堆,一簇簇灰白色的平菇正在茁壯生長。這對于沒有見過蘑菇生長的記者來說十分有趣和新奇,手指按在蘑菇上感覺非常結實、平滑,這些平菇的品相普遍比市場上的要優(yōu)良許多。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這些蘑菇一天一采,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市場上,這樣形狀好又新鮮的蘑菇十分受消費者歡迎。
隨后記者又來到對面的香菇大棚,這里的景象截然不同,菌袋都是豎著半埋在地下,只露出上部出菇,項目負責人介紹說,這樣的生產技術叫做仿野生反季節(jié)香菇定位出菇,努力模仿野外環(huán)境下香菇生長的環(huán)境,而且從10月份開始一直可以采收四個月,確保嚴寒冬季也能有本地的新鮮的香菇輸入市場,帶來可觀收入。記者看到,這個大棚內的香菇剛剛采收完,只剩下一些拇指粗細的還沒有長出傘蓋的小香菇,記者急于看看仿野生香菇的“模樣”,項目負責人不無興奮的告訴記者:別看這些蘑菇現在很小,明天早上就可以長出四個手指那么寬的傘蓋,就可以收獲了。每個這樣高產的菌段一共可以出八茬兩斤多香菇,每天都有新香菇長出來,可以不停的采收。工人們搬來一筐早上剛剛采收的香菇,可以看到香菇顏色呈棕褐色,每一個都圓潤無疤,結實肉厚。
目前,這個項目共有60棟大棚,菌袋160萬袋,年銷售收入500萬元,利潤可達30%。未來還將建設生產示范大棚100棟,年生產菌袋1200萬袋。規(guī)模有了,那么這個項目的“工廠化”概念又體現在哪里?項目負責人又帶記者來到正在建設中的6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目前該車間主體工程已經結束,并已購置設備15臺(套),600平方米的食用菌研發(fā)中心也正在建設中。然而這還只是這個項目初期的規(guī)模,該項目總投資1.02億元,將建設日產12噸白金針菇生產線1條,食用菌深加工包裝生產線1條,600噸冷藏保鮮庫1座,總面積6000平方米的綜合配料、拌料分裝、高壓蒸汽滅菌等生產車間7個,項目達產后,將可實現年銷售收入8000萬元,稅金860萬元。一條完整的蘑菇研發(fā)、種植、加工產業(yè)鏈即將在這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