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養(yǎng)料配方
每畝大棚用麥(稻)草5000千克,干牛糞2500千克,餅肥400千克,尿素75千克、碳銨75千克,磷肥75千克,石膏100千克,石灰125千克,甲醛6千克,敵敵畏1.5千克。
二、建堆翻堆方法
堆料場地應選擇地勢較高,離菇房和水源較近的地方。料堆南北走向,可使日照均勻,有利發(fā)酵;為減輕勞動強度,糞肥、餅肥放在第1次翻堆時加入。建堆時,只把麥稻草浸水泡透,在正面鋪一層2-2.5米寬、25厘米厚的草,長度視栽培面積多少而定,堆好一層,澆一次水,這樣一層層往上堆,堆10-20層,堆高1.5米,料堆四周垂直,堆頂呈拱形,堆后有水滲出,不夠第二天應再補水。
為使糞草發(fā)酵均勻,每隔幾天要進行翻堆,每次翻堆間隔時間依次為7天、7天、6天、5天、3天,整個堆料時間約26天,稻草各縮短一天為23天。翻堆要求上翻下,下翻上,外翻內、內翻外,糞草充分抖松,并且補足水分。第一次翻堆須在建堆7天后進行,方法形狀同建堆一樣,且在前1天將牛糞、餅肥、水分,層層加入,下少,上多,以手緊握培養(yǎng)料能下滴6-7滴水為宜。第二次翻堆離第一次翻堆7天后進行,堆形縮小,高度不變,翻堆時碳銨磷肥混合,加入草層,水分4-5滴即可,不夠還須補水。第三次翻堆離第二次翻堆6天后進行,糞草混合拌勻,加入石膏、石灰粉,堆溫不夠或缺少糞肥、餅肥,可適當加入麥麩,水分2-3滴。第四次翻堆離第三次翻堆5天后進行,每層均勻噴霧0.2%的敵敵畏和1%的甲醛混合液。調節(jié)含水量為65%左右,即用手緊擠培養(yǎng)料能下滴1-2滴水為宜,pH值7.5-8,料堆放寬,以減少邊料,第四次翻堆后2-3天即可進棚,進棚前一天料堆四周需用敵敵畏與甲醛混合液噴濕,然后覆蓋薄膜,密閉一晝夜。
堆料過程中必須先濕后干,稻草用水量較少,第一次翻堆后凡遇下大雨,需用薄膜覆蓋,雨過及時揭掉,以利通氣。
三、建棚與播種
選擇地勢較高田塊,竹竿扎棚,棚高1.7米,寬5-6米,用薄膜覆棚,棚四周挖溝壓膜,用玉米秸稈和稻草遮蔭,大棚南北走向為好,棚長20-40米為宜。進料前一天用甲醛加敵敵畏混合液噴濕地面,薄撒一層石灰,殺蟲消毒。
培養(yǎng)料趁熱進棚,堆成小垛,封閉大棚兩端,促進增溫發(fā)汗。次日攤料、拌松,使糞草混合均勻,鋪成畦,厚20厘米,將瓶里麥料菌種搞散勾出,均勻撒在料面,輕輕拍平,再覆蓋1厘米的碎培養(yǎng)料。播種后棚內溫度超過30℃,中午需往棚外頂噴水降溫。棚兩端薄膜隨氣溫高低而上下移動通風降溫。
四、大田管理
播種后14-18天,菌絲深入料中2/3時,覆土。覆土前若發(fā)現(xiàn)有病蟲危害,要及時根治后覆土。土??删偷厝〔模米叩劳谕?,按每百千克土加石灰0.6千克標準,拌勻土粒,調節(jié)含水量,使土捏成團,拌能開,一次性復好料面,厚度3-4厘米。塑料大棚地面返潮快,薄膜保濕性能好,覆土時把握好水分,一般不需再噴水,只在大棚兩端通風處少量噴水保濕,直至出菇。
覆土后18-20天,小蘑菇陸續(xù)出現(xiàn),土層菌絲發(fā)白,棚溫降到22℃以下,利用早晚或冷空氣南下的溫差刺激,噴水催菇。塑料大棚地面種植雙孢菇,一般只在頭2-3茬時調水,以后就得停水直至越冬。每次噴水以靠近大棚兩端放風處為主,中間少噴,濕處不噴。注意,不能噴水過量毀壞菌絲。要及時采摘蘑菇,采收標準是直徑為4-5厘米,采后及時清理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