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選擇
目前適合我地栽培的品種有SC2196,菌種為原種植接轉(zhuǎn)擴的栽培種,防止使用多代栽培種。應(yīng)在國家指定的食用菌品種生產(chǎn)單位購買,菌種菌絲潔白,呈羽毛狀,爬壁能力強,無污染、無老化。
二、材料準備
每100平方米需要稻草2000千克、糞(馬、牛、羊糞)1500~1750千克、尿素15千克、豆餅或油渣2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石膏粉50千克、輕質(zhì)碳酸鈣20千克、石灰15~30千克。
三、預(yù)溫建堆
建堆前將草預(yù)濕3~5天,使之充分吸收水分軟化,然后建堆,要求堆寬1.5~2.3米,堆高1.6~1.8米,長度不限;堆制時間根據(jù)氣溫而定,一般需25~30天。
先鋪一層16~20厘米的草堆,寬2.3米,再鋪一層5~7厘米厚的糞,撒入石灰、過磷酸鈣、尿素和油渣,一層草一層糞料,一直鋪到1.6~1.8米高。第1~3層不需要澆水,以后每鋪一層澆一次水,下層少澆,上層多澆,堆成龜背形,堆好后料堆四周有少量的水流出為好。
四、翻堆發(fā)酵
每次翻堆應(yīng)在堆內(nèi)溫度達到最高開始下降時為適期,把下面的料翻到上面,四邊的料翻到中間,中間的料翻到外面,把干料和濕料充分抖松拌和,促使發(fā)酵均勻一致,翻堆間隔時間應(yīng)掌握先長后短,水分先濕后干,堆形先寬后窄。
第1次翻堆應(yīng)在建堆后6天左右,堆溫達到最高開始下降即可翻堆。一般第1次翻堆時要澆足水分,并均勻撒入石膏粉和碳酸鈣。翻堆后,堆基四周有少量水溢出。翻堆后的1~2天,堆溫上升至75~80℃,經(jīng)5~6天溫度下降,此時進行第2次翻堆,根據(jù)情況加水調(diào)濕。第2次翻堆后5~6天進行第3次翻堆。第3次翻堆后4~5天進行第4次翻堆。最后1次翻堆時每500千克料噴施敵敵畏100克,2~4天后移入菇房。
五、菇房消毒
雙孢菇不需要光照,凡能保濕保溫、通風避光(允許有少量的散射光)的場所均可栽培,床架寬度一般為1.5米,距墻1米,兩床之間留30~60厘米,長度由菇房而定,一般層數(shù)為2~3層,每層間距60~80厘米,菇房應(yīng)保持清潔無雜物。先用敵敵畏噴灑地面,每46平方米用50克,再在地面撒干石灰,每40平方米用石灰2.5~3千克。菇房消毒后,把培養(yǎng)料平鋪在床面上,每50千克稻草鋪3平方米,要求料面子整,厚度均勻一致。當料溫降至25℃以下時,用木板輕輕拍平,松緊一致,厚度15~20厘米,播種時操作的手及盛菌種的器具用75%的酒精或高度酒料擦洗消毒。
六、播種方法
播種有撒播、混播、層播3種。撒播先將菌種從瓶內(nèi)挖出,放在盆內(nèi)均勻拌種。每平方米用菌種1瓶。麥粒菌種用撒播法較好,直接把菌種均勻撒在料面上,為防止料面干燥,在菌種上撒一層1厘米厚的培養(yǎng)料,用木板輕輕拍壓即可。
播種后,保持菇房內(nèi)溫度22~28℃,空氣相對濕度60%~70%,播種后頭1~2天可不通風,第3~4天以保濕為主,可少量通風,7天后菌絲向四周蔓延,可逐步加大通風量,如溫度過高,早晚可降溫。
七、覆土消毒
一般情況下,播種后15~20天,當菌絲長到培養(yǎng)料層2/3時即可覆肥沃的壤土,每500千克土用石灰1千克、磷肥1千克拌入,用500~700倍的敵敵畏 25克噴霧消毒,pH值6.5~7.5,以6.8~7.0為宜。覆土后7~10天,連續(xù)噴水2~3天,每天噴水1~2次,每次每平方米用水450克左右,土層濕度為土能捏扁不粘手為宜,以促使大量的子實體迅速形成。當?shù)谝慌p孢菇子實體長到黃豆大小時,連續(xù)噴水2天,每天1次,每次每平方米不超過450克。
八、采收
雙孢菇從播種到采收需要35~40天,從開始采收到結(jié)束可收6~8潮菇,雙孢菇長到將出現(xiàn)薄皮和開傘時(大菇400克不開傘),及時采收。采收時用手輕輕旋轉(zhuǎn)采下,大小菇長在一起的,可用小竹刀小心割下大菇,采收處留的孔隙用土壤填平,保持料面平整,每潮菇長到黃豆大小時噴1次重水,每平方米500~ 8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