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fā)菌期管理
1、溫度。黑木耳為中溫型食用菌,菌絲生長適溫為 22~28 ℃。 生產實踐中,接種初 10~15 天培養(yǎng)室溫度以 25~28 ℃為宜,15 天后降溫至 25 ℃,防止燒菌,促進菌絲加快生長,吃料快。 當菌絲吃料 2/3 袋時,降溫至 22 ℃,使菌絲生長健壯。當菌絲長滿袋時降溫至 20 ℃,繼續(xù)培養(yǎng) 10 天左右,菌絲由營養(yǎng)生長轉入生殖生長。
2、光照。 菌絲生長不需要光,光強菌絲易老化,并易長耳芽,所以菌絲生長必須在黑暗條件下培養(yǎng)。
3、通風、換氣。加強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干燥或濕度大易發(fā)生后期污染。 每周翻堆(或倒架)一次,以免燒菌。
二、開出耳口與催耳芽
1、開出耳口。用 5%石灰水擦洗菌袋,待菌袋表面干后,每袋開“V”字形出耳口 12~15 個;釘子口、“一”字形出耳口 80~100 個。 開出耳口時一定要劃破菌膜,一般深 0.3~0.5 cm,使新鮮空氣進入,刺激原基分化,有利于形成耳芽。
2、催耳芽。菌袋開出耳口后,將菌袋擺放于畦床中,袋間距 10~12 cm,菌袋上面蓋草簾,向草簾上噴水、保濕催耳芽,在適溫下 10~15 天可見耳芽。 黑木耳對溫度適應性較強, 子實體分化及發(fā)育最適溫度為 20~24 ℃。
三、展耳期管理
1、調節(jié)濕度。初期因耳片抗逆性差,要勤噴、輕噴、細噴水,使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 85%~90%,保持耳片濕潤不卷邊為宜。 當耳芽長至扁平或圓盤狀時,應適當加大噴水量, 將空氣相對濕度提高至 90%~95%,防止耳片蒸騰失水,促進耳片迅速生長。但要注意干濕交替管理,使耳片健壯生長。耳片成熟前夕,宜減少噴水,空氣相對濕度降至 75%~85%,不僅能控制孢子彈射,而且耳片干凈無水,不易爛耳,肉質肥厚,有彈性,增強子實體生命活力,并能降低霉菌污染。
2、控制溫度。生產實踐中,可在適溫范圍內溫度偏低些。展耳期溫度以 20~22 ℃為宜,有利于耳片整齊、健壯、耳形好、色澤深、商品價值高。 若溫度高于25 ℃,則難以開片 ,再遇高溫天氣 ,子實體呼吸旺盛,細胞分裂加快,干物質積累少,耳片薄、色淺、產量低。 若遇高溫,可蓋草簾并噴水降溫,保證耳片生長良好。
3、調節(jié)光照。子實體生長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直射光,在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里,耳片肉厚色深,鮮嫩茁壯,病蟲害少。 否則生長緩慢,色淺,商品價值低。所以對覆蓋物要定期揭掉,確保充足的光照條件。
4、適當通風。黑木耳要求氧氣充足,二氧化碳和其他氣體過多對耳片有毒害作用, 空氣新鮮可避免爛耳,減少病蟲害,有利于耳片良好生長。 若通風較差或擺袋過密,則耳片不易展開,易形成“雞爪子”或“團耳”等畸形耳,失去商品價值,且易受污染出現雜菌和爛耳,降低產量。 應清除耳場內外一切障礙物,定期揭掉覆蓋物,使耳場空氣流通,促進耳片良好生長發(fā)育。
四、采收
1、采收。出耳芽后,一般在適宜條件下培養(yǎng) 15~20 天即可成熟,采收前 4 小時停止噴水。
2、采收標準。 耳片充分舒展變軟,顏色變淺,耳基收縮,耳邊內卷,肉質肥厚,腹凹面見白色孢子粉,應該及時采收。
3、采收方法。用刀(最好是竹片刀)沿袋壁削下,也可將五指捏住耳基輕輕扭下,不留耳基和殘片,也不能帶培養(yǎng)基,以免發(fā)霉污染,影響下一潮耳芽形成和生長。
五、采收后管理
1、清理耳場。清理耳場及病蟲殘耳,可噴施0.1%~0.2%高錳酸鉀或 5%石灰水進行消毒滅菌。
2、清理菌袋。將培養(yǎng)基刮平壓實。
3、菌絲復壯。采耳后停止噴水 3~4 天,覆膜(或草簾)使菌絲復壯。
4、再催耳芽。采收 5 天后噴重水,約 10 天后又可長出新耳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