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香菇最佳出菇季節(jié)是早春與晚秋,即低溫時出菇。如在酷熱夏季或寒冷冬季出菇,則需要一定技術。根據(jù)廣大菇農需要,本著少投資、多辦事、成本低、效益高原則,介紹一下郁蔽林地與果園反季節(jié)栽培香菇技術。
林地與果園反季節(jié)栽培香菇有多種形式,擺袋的為多數(shù),也有覆土栽培。覆土栽培香菇,只需就地取材,用樹木枝杈或竹竿扦插小拱棚,配有塑料薄膜與草簾即可,不需要其他設施,有利于在郁蔽林地或果園內野外栽培。
夏季反季節(jié)栽培香菇成功前提是要創(chuàng)造一個適宜高溫品種香菇生長發(fā)育的環(huán)境條件,選擇并利用好優(yōu)越自然條件,不僅減少投資,重要的是管理容易。所以春末夏初栽培香菇選擇好場地是很關鍵的。
?。?)大面積郁蔽的速生楊樹林是反季節(jié)栽培香菇的最佳場地,但要通風好,可以減少病蟲害的侵襲;不遠離公路,交通方便,可以減少各方面的運輸成本,并利于鮮香菇的運出銷售;靠近水源是管理方便的保證,水質要純凈,確保無污染,栽培地要有配套的排灌系統(tǒng),要做到旱能澆、澇能排,大面積栽培要安裝霧化設施系統(tǒng),可以大大減少勞動力。
?。?)大面積郁蔽的果園也是可選擇的栽培場地,但比郁蔽的楊樹林地復雜些。一是果樹生長的不規(guī)整,給管理帶來不便;二是果樹防治病蟲害時,如與食用菌子實體生長發(fā)育期相遇,必須做好用塑料薄膜覆蓋菌床的工作,防止藥液噴灑時污染食用菌子實體上,影響食用者身體健康。
注意事項:作畦不要過深,防止覆土過厚延遲出菇時間;但覆土不能過薄或不覆土,防止病蟲害的侵襲,覆土厚度以1㎝為宜;日光溫室與塑料大棚反季節(jié)栽培香菇除斜靠立袋栽培外,還有覆土與半覆土栽培,要根據(jù)實際的栽培環(huán)境條件靈活掌握。
轉色或正在轉色時可以擺袋,擺袋需脫袋時,注意脫袋后的菌棒不要折斷,菌棒之間應隔有1—2㎝的間隙,利于菌棒與土壤的緊密接觸,雖然食用菌有黑暗養(yǎng)菌不出菇的習性,但更有子實體向上生長與向光性(趨向散射光),如果菌棒與土壤接觸不緊密,經(jīng)挖出菌棒觀察,菌棒轉色期間可能有大量海綿體生成消耗菌棒養(yǎng)分,菌棒與土壤間的縫隙就會有昆蟲潛養(yǎng),有些昆蟲可能取食菌棒的菌絲。
菌棒覆土后,要及時向畦內澆一次大水,一是使土壤與菌棒緊密接觸;二是降低土壤與菌棒溫度;三是補充菌棒水分,促進菌棒及早出菇。夏季覆土栽培香菇,每隔四天左右澆一次水較為合適,出菇期間每天要向畦內噴三至四次水,以提高空氣相對濕度,如大面積栽培,最好安裝霧化設施,既節(jié)省勞力又給管理帶來方便。
出菇期的噴水一般是早晨5—6點,噴水后小拱棚靠地處的塑料薄膜與草簾要打開,離地20—30㎝,此時溫度低,適合給香菇子實體通風并補光。上午10點以前噴水,此時溫度上升,噴水后要將塑料薄膜與草簾放下貼緊地面,保持小拱棚內的溫度與濕度,此時小拱棚內是黑暗的,并讓香菇子實體在適宜的溫度下午睡,這是反季節(jié)栽培香菇的根本或關鍵。下午4點以后,自然溫度在下降,此時挑開小拱棚的草簾與薄膜進行噴水,噴水后放下薄膜與草簾離地20—30㎝通氣補光。黃昏或晚上7—8點噴水,噴水后草簾與薄膜均放在小拱棚架上,讓香菇子實體接受晚上至第二天早上的自然風光雨露茁壯成長。
大面積速生楊樹林地郁蔽后種植食用菌,只需小拱棚覆蓋薄膜保濕,未完全郁蔽的林地或果園可以利用小拱棚搭設覆蓋塑料薄膜與遮蔭網(wǎng)等,既保濕又可彌補未郁蔽遮蔭的不足,為子實體的生長發(fā)育提供良好的條件。
過密的菌蕾要疏蕾,防止子實體緊密擠在一起生長,造成子實體畸形,降低商品質量。再則,對香菇子實體生長不要貪大,否則使子實體彈射孢子降低質量與產(chǎn)量,而且還會降低商品價值。如果子實體菌蓋開傘平展或邊緣翻轉,更加完全失去商品價值
郁蔽林地與果園的小拱棚不適于在林間地面斜靠式立袋栽培出菇。在林間地面斜靠式擺袋栽培出菇主要是在林間建有塑料大棚或普通的日光溫室或庭院內的簡易棚架式栽培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