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在生長生育過程中,也易受病蟲的危害,在發(fā)菌期間培養(yǎng)料和菌絲體易受毛霉、木霉、曲霉等雜菌的污染。在出菇期間,如氣溫突然升高,或較長時間持續(xù)在18℃以上,就易受異形葡枝霉、擬青霉、假單胞桿菌的為害。受異形葡枝霉侵染后,菇柄基部初期呈深褐色水漬狀斑點,后病斑逐漸擴大變軟腐爛,其上可見灰白色棉絮狀氣生菌絲。如果氣溫在 18℃以上,則病部迅速向上擴展,最后可使成批菇體倒伏腐爛,俗稱軟腐病。當菇體有機械損傷或被害蟲咬破的傷口,就易受假單胞桿菌的入侵,病斑多數(shù)發(fā)生在菌蓋邊緣,圓形或橢圓形,褐色,外圍色較深;菌柄上的病斑菱形或橢圓形,褐色,有輪紋可連成一片布滿整個菌柄,使菌柄變深褐色,質軟不能直立,最后整株死亡腐爛,俗稱褐腐病。當菌柄基部受擬青霉侵染后,菌柄基部即變黑褐色腐爛,往往成叢發(fā)生,子實體倒伏。
對以上病害的防治要從綜合防治人手,合理安排栽培季節(jié),適當推遲接種時期,使出菇期能避開18℃以上的高溫。搞好菇房及周圍環(huán)境經(jīng)常性的清潔衛(wèi)生,減少污染源也非常重要。此外,在管理中要避免菇體受機械傷害或被害蟲咬破傷口,減少病菌入侵的途徑。
據(jù)孟祥元等(1993),報道,金菇針在制種期間易受印度谷蛾的為害,幼蟲初期取食菌種表層的菌絲,繼而向菌種內部移動,出現(xiàn)淺黃色隧道,5天后進入暴食期,菌種瓶內出現(xiàn)大小不一空洞,并吐絲結網(wǎng),排出帶臭味的紅色糞便,為害嚴重的菌絲被食光。在防治上,菌種培養(yǎng)室要遠離糧食倉庫,門窗加裝紗窗,防止成蟲飛入。成蟲盛發(fā)期,培養(yǎng)室每5天噴1次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幼蟲初期為害,可用注射器向為害處注入1 000倍敵敵畏乳油,以殺滅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