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屬傘菌目、光柄菇科、小包腳菇屬,又名蘭花菇、美味苞腳菇。由于草菇是高溫型食用菌,菌絲生長和子實體形成需要30℃以上的高溫,因此成為我國南方地區(qū)夏季提高農業(yè)設施的生產效益、滿足市場需要的重要食用菌之一;在長江流域,設施栽培草菇的技術成果已推廣應用,使草菇生產的供應期延長為6個月(5~10月份)以上。 (一)適用設施
草菇屬于高溫型真菌,利用栽培蔬菜塑料大棚春夏換茬之際種草菇,可以提高大棚6~9月份的設施利用率,并且能延長草菇的采收時間;利用小拱棚西瓜前茬進行草菇的小拱棚覆蓋栽培,也稱為地棚栽培;在上海郊區(qū)有利用甜瓜后茬大棚栽培草菇的,效益很好。草菇栽培設施要求遮蔭、防風、控溫和保濕。 (二)栽培方式
草菇栽培有室內床架式栽培、小拱棚畦地式栽培、塑料管棚栽培3種方式。床架式栽培在溫室或大棚內搭建床架,分層栽培,在床架的底部鋪設薄膜或干凈、無霉變的稻草,然后將配制好的培養(yǎng)料直接上架,鋪成波浪式,料髖30~35厘米,波峰不低于15厘米,波谷為3厘米,播入菌種,拍實后覆蓋細土。小拱棚畦地式栽培作為西瓜、甜瓜、蔬菜田的后茬,畦寬連溝2米,畦面寬1.6米,溝寬0.4米,溝深20厘米。塑料管棚栽培草菇既能形成有利于草菇生長的小氣候,又可在設施進行加溫或降溫,實現草菇的周年生產。 (三)栽培技術
1.制種技術 菌種制作是草菇栽培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采用人工培育的純菌種栽培草菇,出菇快、產量高、品質好。菌種培養(yǎng)條件28~30℃,10~15天。草菇原種生產主要有麥粒菌種。棉籽殼菌種和草料菌種3種。麥粒菌種的配方為麥粒87%、礱糠5%、稻草粉5%、石灰2%、石膏或碳酸鈣1%;棉籽殼菌種配方為棉籽殼70%、干牛糞屑16%、礱糠5%、米糠或麩皮5%、石灰3%、石膏1%;草料菌種的配方為2~3厘米長的短稻草77%、麩皮或米糠20%、石膏或碳酸鈣1%、石灰2%。培養(yǎng)基含水量65%左右,培養(yǎng)條件為28~30℃,750毫升的菌種瓶或12厘米×25厘米的塑料菌種袋培養(yǎng)20天左右。
草菇菌種的保存應在15℃條件下,3個月左右轉管一次,各不同菌株要嚴格標記、分開保存,菌株混雜會引起拮抗作用,有時會導致顆粒無收。
2.培養(yǎng)料配制 栽培草菇主要利用廢棉、棉籽殼、稻草、麥稈等纖維素含量較多的原料,我國稻麥秸稈非常豐富,為草菇生產提供了豐富的原料來源,發(fā)展草菇生產也有利于解決農作物秸稈在田間焚燒帶來的資源浪費和環(huán)境污染。
廢棉的理化性狀優(yōu)良,棉纖維、礦物質和低分子的氮源能滿足草菇生長發(fā)育的需求,保溫和保濕性能良好。廢棉培養(yǎng)料的配制方法是:純廢棉50千克,加石灰2.0~2.5千克,清水85~90千克,一般11.25~13.50千克/平方米。將廢棉在pH14的石灰水浸透,濾掉水分后鋪入菇床,培養(yǎng)料厚度為15~20厘米,溫度在30℃以上時15厘米左右。培養(yǎng)料的含水料70%左右。廢棉栽培草菇不用加入麩皮、米糠等有機物,防止碳氮比失調,孳生綠霉等雜菌。
棉籽殼的性質接近于廢棉,但保溫、保濕性能較廢棉差。配制方法是先將棉籽殼暴曬,然后放在pH14的石灰水中浸透,預堆24~48小時,水分均勻滲透后即可進床播種。
稻草是最早用于栽培草菇的培養(yǎng)料,但生物轉化效率較低,一般在15%~20%左右,高產時可達到40%。稻草栽培時要預堆處理,使稻草軟化,調整碳氮比,提高保溫、保濕性能。處理方法是先把稻草切成15厘米左右長度,用3%的石灰水浸泡,充分浸潤后加入干草重25%的豬糞或牛糞屑,再加入1%的過磷酸鈣和石膏拌勻,堆制2~3晝夜,使料堆中心溫度達60℃以上。一般稻草培養(yǎng)料用量為18千克/平方米。 兩種以上的培養(yǎng)料栽培草菇稱為復合料栽培,如下層用稻草,上層用廢棉,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 3.品種選擇與播種
選擇優(yōu)良菌種:菌種的培育溫度以28℃為宜,30℃時雖然菌絲生長快,但稀疏無力,生活力弱。菌齡30天左右,以菌絲發(fā)到瓶底、菌種瓶肩上出現少量淡銹紅色的厚垣孢子時播種最佳。
草菇播種一般采用撒播法,在培養(yǎng)料表面直接撒上草菇菌種,輕拍料面,使菌種與培養(yǎng)料緊密結合。下種后用肥熟土在培養(yǎng)料表層覆蓋。一般上午進料、下午播種,高溫下播種有利于發(fā)菌,室溫36~38℃、培養(yǎng)料表面溫度39~40℃時播種最佳。播種量為每平方米3.5~4瓶,如用17厘米×33厘米規(guī)格的塑料袋菌種,則每平方米2袋。地栽條件下每1000平方米用種量630~675瓶或塑料袋菌種300~330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