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有什么功效?茯苓,中藥名屬于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等功效,主治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癥狀,接下來就來簡單說說甘肅省天水茯苓栽培種植技術(shù)。
1.菌種來源
栽培原料:華山松、油松撫育時出產(chǎn)的松梢、松枝和小徑木作松材; 栽培適宜溫度:當(dāng)溫度處于12度以上時進(jìn)行培植; 每窩栽培15kg木材原料。
2.培菌制料
菌材制備:選用無病蟲和雜菌感染的松材原料,將其鋸成75-80cm木段,曬干防霉防感染后留作備用; 茯苓菌種培育周期時間:45-50天,需要提前組織訂購或生產(chǎn)。
3.栽培選地
栽培選地要求:背風(fēng)向陽,土壤肥沃、土層深厚(100cm以上)、土質(zhì)疏松且富含腐殖質(zhì)、排水性能好的緩坡地(20度以下)作栽培地; 栽培密度:根據(jù)種植面積而定,每窩用地150-160c㎡ ,窩行距為50cm×50cm; 種植方法:旱地采用水平橫行,潮地采用順坡豎行。
4.整地接種
冬前全面整地,深翻30cm以上,土壤充分熟化,消除地下病蟲害和雜菌感染; 栽培按窩配放菌材,大料放窩底,小料配上面,削箱面貼緊,把菌種接貼在菌材的側(cè)面,正面或菌材中間,用八成干松枝松梢填平菌種菌材縫隙,上覆蓋熟化土10-12cm,培成饅頭狀的窩面。
5.管理措施
栽培后半個月刨開窩面覆土,當(dāng)松梢菌棒上出現(xiàn)乳白色菌絲體則說明接種成功; 栽培或翻窩后每隔半月或者下雨之后定期檢查; 覆埋菌窩露出的菌材、菌體和裂縫,酌情開展松土、除草; 嚴(yán)防人畜踐踏和雜菌感染。
6.采苓加工
3月底栽培,7月底采收,7月份栽培,11月份采收; 茯苓栽培和翻窩后生長4-5個月采收1茬,細(xì)料栽培采收2茬,大料栽培采收3茬以上; 采收的鮮苓先洗凈泥土,再曬干成茯苓干,或加工成切塊,稱為茯苓塊,切片稱之為茯苓片等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