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是屬于中藥材,其藥用價值高,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之功效。目前市場需求大,具有很好的種植前景及經(jīng)濟價值,以下大別山區(qū)茯苓高產栽培技術,各位可以參考。
1.高產栽培技術
1.1 菌種制作
1.1.1 母種。
配方為去皮土豆 200g 、葡萄糖 20g 、瓊脂 20g 、水 1000 mL 。將去皮土豆洗凈、切片,加水 1000mL ,煮沸30min ,過濾加入瓊脂,煮至全部溶化,再加入葡萄糖攪拌溶化,補足水分至 1000 mL ,將 pH 值調至 5~6 ,分裝于 20mm×200 mm 試管,制成斜面培養(yǎng)基,10 支扎成一捆,塞緊棉塞,瓶口向上,在 1.05 kg/cm 2 壓力、121 ℃ 條件下滅菌 30 min 。冷卻后移入經(jīng)消毒的接種箱內,將品質純正(適應當 地生長、大于 2.5 kg ,呈圓型)、生命力旺盛、質地緊密的茯苓菌核用 75% 酒精消毒,然后將茯苓塊接入試管斜面培養(yǎng)基上。待菌絲布滿整個培養(yǎng)基即為母種。
1.1.2 原種。
用 10% 松木條、 90% 小麥粒、 1% 蔗糖等制成的培養(yǎng)基,然后裝入 500 mL 廣口瓶,于1.5 kg/cm 2 壓力下滅菌 60 min ,或常壓下 100 ℃ 滅菌 8~10 h 。冷卻后移入接種箱,將母 種接到原種培養(yǎng)基上,每支母種試管可接 5~8 瓶原種。
1.1.3 栽培種。
用 65% 松木塊、 10% 松鋸末、 20% 麩皮、 3% 蔗糖、 1% 石膏粉、 0.8% 硫酸鎂、制成培養(yǎng)基,裝入廣口瓶在常壓下 100 ℃ 滅菌。然后接種后移入培養(yǎng)室,等菌絲布滿全瓶即為栽培種。
1.2 栽培料準備
1.2.1 選樹砍伐。
選擇適齡松樹,大別山區(qū)以馬尾松居多,選擇胸高直徑 20 cm 左右、 10~15 年、漿液充足、營養(yǎng)豐富、質地疏松的樹木。入冬至翌年驚蟄砍伐,養(yǎng)分集中,經(jīng)過冰凍日曬,充分干燥后吸水,易于菌絲生長 。1.2.2
去皮留筋。松樹砍伐后 10~20d 便可削去枝丫,去皮留筋。根據(jù)樹干粗細,在去皮時相間留筋若干條不等。留筋即留 3cm 寬內皮(形成層),有利于保留糖分等營養(yǎng)物質。
1.3 栽培場地準備
為減少運輸成本,就近選擇栽培場地,要求背風向陽、土質為砂壤土或麻骨土,以老林土最好。場地選好后,砍伐雜草、樹枝,清理干凈,進行挖場,最好冬季開挖,深 50 cm左右,揀去草根、石頭,開好排水溝和窯廂。
1.4 “肉引”準備
“肉引”即用于接種的茯苓菌核,要求品種純正。因此,在生產“肉引”過程中要準確把握下料季節(jié),提前備好松樹,去皮留筋,截斷,充分干燥。于 8 月中下旬下窯接種覆土,翌年 5 月長成的茯苓菌核便可作為“肉引 ”。要生產出品種純正、生命力旺盛的“肉引”,一是樹料要求節(jié)少、材質疏松、粗細適中;二是按要求選好廂場;三是選擇抗逆性強、產量高、商品性好的茯苓菌種;四是每窯 3~5 筒料,用菌種 0.3~0.5 kg ;五是下窯后要仔細檢查菌絲上料情況,注意防蟲、防畜害。
1.5 栽種
1.5.1 下窯接種引。
5 月中下旬,選晴天下窯,在整好的廂場內順坡開溝,溝內撒少量生石灰消毒。然后將茯苓段木排放溝內接種,將菌種打開接種在段木上端,用菌種袋蓋好,防污染。然后覆土,厚度約 5 cm ,呈龜背形,便于保墑和排水,邊覆* 邊開挖下一條溝,橫向依次進行。當窯完一排后,再窯下一排, 2 排之間留 40 cm 空地,便于接“肉引”和管理。從上到下,每窯相互對齊,以便窯溝排水暢通。如遇長時間陰雨天,土壤濕度過大,可用地膜覆蓋。
1.5.2 接“肉引”。
為提高茯苓產量和商品性,誘導茯苓定點生長,原來每窯產數(shù)個小茯苓,通過接種“肉引”每窯只長1個茯苓,且產量較原來數(shù)個茯苓總產高 1/3 。茯苓段木下窯后 15~25d ,一般以 20d為宜 ,在段木下端扒開土層,接入“肉引”即 3cm 茯苓塊,要與段木充分接觸,蓋好,覆土,防止污染。
1.6 栽后管理
茯苓接種后 7~10 d ,檢查菌絲是否上料,如發(fā)現(xiàn)接種失敗,應及時補接。廂場四周要用樹枝搭好圍欄,防止人畜破壞,注意清溝排水防澇漬,覆土保墑,鏟除廂場雜草。茯苓栽培過程中最大的蟲害是白蟻,可用滅蟻靈、毒 死蜱、克百威等拌毒餌誘殺 。生長后期露出土面的茯苓要及時覆土蓋實。
1.7 采收加工
10 月底至 11 月,茯苓生長成熟,便可采收。一般在放置“肉引”的地方結苓,用鋤子謹慎挖開土層,取出新鮮茯苓,再蓋好土,待第 2 年 6 — 7 月再收獲,俗稱“二場”?!岸觥笔斋@后,營養(yǎng)一般已基本耗盡,可曬 干作為燃料。新鮮茯苓取出后,用刷子刷干凈,堆放于陰涼處用塑料農膜覆蓋,水分蒸發(fā),產生氣汗水,稱為“發(fā)汗”。冬季 10 d 左右、夏季 3~5 d后去皮,用專用茯苓刀加工成茯苓片、茯苓方、茯苓神等,曬干后包裝出售。
茯苓可以用來泡茶喝也可以做藥用,有很高的食用價值,目前具有很好的種植前景。